项目展示

9702分的王哲林,9688分的王治郅,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

2025-07-06

(正文)

CBA历史总得分榜第六的位置刚换了人,王哲林用两记罚球跨过王治郅的纪录,评论区却炸了锅。

9702分的王哲林和9688分的王治郅,数字上只差14分,但背后的差距可能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。

光看数字的话,王哲林确实牛。

打了13个赛季,总得分超越中国男篮黄金一代的传奇,这在十年前根本不敢想。

可仔细扒拉扒拉职业生涯轨迹,这数据就跟网红滤镜似的——看似光鲜,卸了妆才知道啥叫真实力。

王治郅当年在八一队,带着军旅球队硬刚姚明的上海大鲨鱼,总决赛砍分跟切菜似的,现在看录像都让人起鸡皮疙瘩。

反观王哲林在上海队这些年,虽说数据亮眼,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名场面能剪成半小时集锦。

要说成就含金量,王治郅那七个总冠军戒指就够压秤。

当年八一王朝横扫CBA,大郅带着刘玉栋、李楠这帮狠人,把联赛打成了军事化管理现场——对手还没上场腿肚子先转筋。

现在王哲林混了这么多年,MVP奖杯倒是捧了两个,可总冠军奖杯连影儿都没有。

有老球迷毒舌:"

这就像考清华的跟考蓝翔的比做题数量,能是一回事么?"

国际赛场才是照妖镜。

王治郅96年奥运会对阵梦三队,敢在海军上将罗宾逊头上动土,08年北京奥运会带着伤腿硬扛西班牙加索尔兄弟。

再看王哲林,19年世界杯关键战拿个位数得分,去年亚运会对菲律宾生死战,篮下空篮都能涮筐而出。

难怪有网友调侃:"大郅是给对手制造心理阴影,大王是给自家球迷制造心理创伤。

"

技术层面更没得比。

王治郅当年那手三分绝活,放在现在小球时代绝对吃香,39.5%的远投命中率比很多后卫都靠谱。

脚步细腻得跟跳芭蕾似的,背身单打能玩出十八般武艺。

pc28预测

王哲林打了十几年还是三板斧——硬怼、勾手、抢前板,防守端移动速度堪比早高峰的北京二环。

9702分的王哲林,9688分的王治郅,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

有数据为证:大郅生涯场均2.0盖帽,大王只有1.1次,这差距快赶上珠穆朗玛峰和景山了。

最扎心的是职业态度。

王治郅当年为了打NBA,顶着"叛国"的骂名也要闯荡。

在达拉斯睡过更衣室,在快船坐穿冷板凳,回来照样带着八一队续写传奇。

王哲林16年被灰熊选中却选择躺平,眼看着周琦去澳洲找虐,自己守着CBA舒适区刷数据。

现在31岁就显出疲态,本赛季场均数据缩水到15+8,被胡金秋这些新生代按在地上摩擦。

不过能在CBA混成历史第六也不容易。

王哲林出道即巅峰,20岁就场均20+10,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天才苗子。

可惜这些年进步速度堪比树懒,技术短板始终没补齐。

有球迷算过账:他要早生十年,在八一队估计连替补席都坐不稳,毕竟当年王治郅身边都是战神刘玉栋这种硬茬。

这次破纪录倒是折射出CBA的尴尬现状。

外援当道的联赛里,本土球员能刷出漂亮数据的都是凤毛麟角。

但数据膨胀背后,是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节节败退。

当年王治郅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移动长城,现在新生代中锋连亚洲二流球队都扛不动。

难怪有评论尖刻指出:"王哲林的9702分,更像是中国男篮退步的计量器。

"

数据纪录就像泡面包装上的图片——仅供参考,实物可能截然不同。

王治郅用9688分镌刻下一个时代的辉煌,王哲林的9702分却暴露出青黄不接的隐忧。

当我们在为破纪录欢呼时,是不是该问问:中国篮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标杆?是躺在功劳簿上数数据的"刷分机器",还是敢闯敢拼的开拓者?

互动话题:

1.大家觉得,王哲林如果早十年出道,能在八一王朝抢到主力位置吗?

2.数据爆炸的年代,CBA该不该调整规则避免"数据通货膨胀"?